
天盈资本

VOL 3613
“当一个孩子被确诊或怀疑为自闭症,如何找到一条科学有效的干预之路,对每个家庭来说都至关重要。”
在这条路上,家长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:从感官异常、情绪行为问题,到能力培养和未来规划,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指导和清晰的方向。
2025年9月20日,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任医师邹小兵在专题讲座后()为家长进行了深入的答疑。
以下内容完整梳理了答疑环节的核心问答,旨在为自闭症家庭提供个体化、可操作的干预思路与支持。
整理 | Kido
编辑 | Zoey

孩子对某些声音表现出特别的敏感,如何改善感官异常问题?
邹小兵: 首先,我们必须相信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独特的。对于自闭症孩子的感官差异,我们要先看到并利用他们的优势。
例如,有些孩子听觉或视觉特别敏感,将来可能在音乐、绘画等领域有所发展。就像电影《水银蒸发令》里的自闭症孩子,能够利用其视觉敏感的优势从复杂图像中发现隐藏的密码。我们可以将这些感觉优势视为他们未来学习或职业发展的基础。
其次,如果感官异常给孩子带来了不适,我们可以采取四种策略来应对:避开、脱敏、认知和成长。
● 避开: 如果某个环境(如商场里嘈杂的广播声)让孩子感到烦躁,我们可以选择避开,或缩短停留时间。如果无法避开,可以给孩子准备降噪耳机,让他听自己喜欢的音乐,以此减少不适。
● 脱敏: 对于生活中无法完全避开的声音,我们可以尝试脱敏。即让这些刺激与孩子感到舒适、美好的事物同时出现,并循序渐进地让他从远到近、由弱到强地接触,直到慢慢适应。
● 认知: 感觉异常有时会伴随认知上的偏差。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来解决问题。例如,有小朋友害怕抽水马桶的声音,家长就可以制作一个模型,讲解其工作原理,消除神秘感和恐惧。这就像普通人怕黑怕鬼,一旦了解真相,恐惧便会减轻。
● 成长: 如果以上策略暂时无法解决问题,我们仍要有信心,相信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好转。
同时,我们也在倡导建设“感觉友好”的环境,比如调整学校铃声的音量、避免过于刺眼的光线或嘈杂的设计。这需要学校乃至社会整体意识的提升。

孩子常因小事情绪崩溃,比如一张纸撕坏了、东西没放对位置,就会大哭大闹。如何处理因执着于细节而导致的情绪问题?
邹小兵:情绪问题是自闭症孩子干预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。我们提倡的干预顺序是:
第一保护孩子,第二改善社交,第三处理情绪行为,第四发掘优势特长,最后才是全面发展。所以,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。
在处理任何问题时,家长都应牢记教育三原则:理解、包容、接纳、尊重与赏识;在快乐中适度巧妙地提升社交能力改善情绪行为问题;发现培养转化特殊兴趣和能力。
处理情绪崩溃时,需要区分情况:
● 如果崩溃是因为孩子侵犯了他人、伤害了自己或违反了必须遵守的公共规则(如闯红灯)天盈资本,家长必须坚定而温和地阻止。即使孩子因此情绪暴发,也要坚持原则,因为这些行为是有害的。
● 如果崩溃源于对无害细节的执着(如纸被撕坏、东西没放对位置),家长首先要保持平静,用言语认同孩子的情绪(例如:“纸坏了,你很难受对吗?妈妈知道了。”),并耐心等待他平复。这称为“现场处理”。
在现场处理之后,还需要通过事后的情景演练、角色扮演、录像分析、社交故事等方式来帮助孩子学习应对。
同时,家长要巧妙地将孩子的兴趣从单一的、容易引发崩溃的事物上,转移到更广泛的领域(如带他去科学馆、图书馆、动物园),分散其注意力。
需要记住,对细节的执着有时会随着成长而变化,家长越是接纳,孩子反而可能没那么执着了。

孩子上幼儿园能安坐,不打扰别人,也能和同学一起玩,但什么也学不到,这可以吗?
邹小兵:孩子不打扰别人是好事,说明他容易接受管理。但“学不到东西”意味着无法进步,这会是一个严重的问题。
如果系统干预后进步仍有限,建议首先做基因检测,排除某些主效基因突变导致的发展障碍。
其次,一定要重新审视环境是否真正做到了“保护”:他在学校是否遭受歧视或霸凌?家庭氛围是否温和稳定?环境压力往往会导致能力停滞甚至倒退。
自闭症孩子学东西的方式不同。他们可能无法当场学会,但你教的内容,他会在几天甚至几周后突然明白。他们也可能在不经意间学会你从未教过的技能。
所以,我们必须持续地、温柔地进行训练,不能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就放弃。

孩子无法完成如厕、理发等生活自理怎么办?
邹小兵:生活自理是每个人的底线,进食、睡眠、如厕等障碍是必须干预的行为。如果孩子不愿使用小马桶,持续使用尿不湿,我们需要温和地改变。
可以使用角色扮演和社交故事等方法。例如,在家里设置程序,当孩子有便意时,带他去马桶,家长也可同时示范或假装如厕,并在完成后给予奖励。
这种针对性的、循序渐进的方法,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克服生活自理障碍。

孩子能听懂但不会主动提问怎么办?如何培养主动语言和叙事能力?
邹小兵:主动语言缺乏是许多自闭症孩子面临的瓶颈。解决这个问题,家长需要为孩子“造景”,即设计情景剧本,激发他提问的动机。
例如,出门玩时妈妈故意晚出现,让孩子着急,此时爷爷奶奶在旁边说“妈妈怎么还不回来?”,引导孩子表达疑问。一旦他学会提问,就会开始经常使用。
除了提问,培养叙事能力也很重要。自闭症孩子通常活在“当下”,缺乏时间概念。我们可以利用照片来帮助他:
例如,去动物园时拍下每个环节(起床、出门、上车、看动物、回家),回家后按顺序平铺照片,配以简单文字,和孩子一起复述过程。
这能帮他理解事情的发展顺序,逐步培养主题对话和叙事能力。有了这个基础,再进一步练习“昨天”、“今天”、“明天”的概念。
对自闭症孩子的训练,其实是渐进式地“破坏”他的舒适区,因为永远停留在舒适区就无法进步。

我们家庭只有两个人,如何进行情景模拟来训练语言?
邹小兵:即使只有两人,也可以进行情景模拟训练,核心在于设计“社交故事法”和“角色扮演法”等关键技能组合。例如,家长可以利用绘本,让书中的角色模拟对话(如熊二问熊大“这是什么?”),让孩子通过听故事来学习提问。
教会孩子提问至关重要,因为提问是探索世界、获取新知的关键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突破,家长需要有耐心。
同时,要遵循正确的发展顺序:先让孩子学会简单的叙述和描述,然后是告诉,最后才是提问,以此建立扎实的语言基础。

孩子轻度自闭症,音感很好,现在读四年级,很轻松就考过了钢琴八级。如何为他选择钢琴老师?
邹小兵:对于有特殊天赋的自闭症孩子,在选择老师时,家长需要与老师进行充分沟通。首先,老师要能够欣赏孩子的天赋,理解他的独特之处,并意识到这是一个有谱系特征的孩子(许多老师可能并不了解这一群体)。
其次,要让老师明白,不能完全用指导普通孩子的固定规则来要求他。当孩子想按自己的方式演奏时,老师不应立刻否定或强制他遵循常规。家长要引导老师先接纳孩子的独特表达,欣赏他创造出的东西,然后再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。
如果我们一味强迫孩子反复练习或严格遵守固定要求,他可能会对弹钢琴产生抵触,甚至最终放弃。因此,家长和老师应共同努力,让孩子在理解与支持的环境中学习。

自闭症能用干细胞疗法、经颅磁刺激等方式治疗吗?
邹小兵:目前,没有任何特效疗法可以治疗自闭症核心障碍。在美国进行的第一个“干细胞疗法”,临床试验阶段已经宣告失败。全球指南和共识都明确指出,目前干细胞不能用于治疗自闭症。
同样,经颅磁刺激、肠道菌群移植、针灸、中医中药、排毒等疗法,都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持。一些声称有效的报告,往往缺乏严谨的多中心随机大样本研究作为基础。因此,我们不认为这些是当前自闭症的有效疗法。

孩子社交意愿强烈但又出现不当行为,想吸引别人,上课会尖叫该怎么办?
邹小兵:当孩子在社交中出现尖叫、模仿等不当行为时,首先要检查是否与感觉问题有关。如果是感官不适引发的,必须先去除这些因素,并保护孩子不受严厉指责。
如果他在学校持续遭受挫折、歧视或霸凌,且环境无法调整,那么考虑居家教育(home school)也是一种选择。在可控的环境中,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特长,并由父母帮助建立一个小而安全的社交圈。
在AI时代,未来更需要有专长和创新能力的人。少数自闭症孩子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顶尖人才。他们可能不擅长社交,但在感兴趣的领域能走得很远。
当然,这更适用于语言和智力水平较高的轻度自闭症孩子。同时,家长也要教导孩子学会“享受孤独”,在热爱的事物中获得满足。

孩子只关注细节怎么办?
邹小兵:关注细节这本身是一种优势。就像《水银蒸发令》中的孩子,利用对细节的超强专注力破解了密码。
如果这种专注带来了不适,可以利用“发现培养转化特殊兴趣”的原则来解决。例如,孩子对电梯或停车场细节高度关注,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融入文字、数字、英文等概念(如电梯楼层、英文名称、车辆计数),将他的兴趣从单一细节转化为更广泛的知识领域。
这是一种巧妙的转化,可以避免兴趣过于狭窄。切忌简单粗暴地阻止,否则他可能变得更加执着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号立场。文章版权归「大米和小米」所有,未经许可,严禁复制、转载、篡改或再发布。本号长期征集线索/稿件,一经采用,稿费从优。提供线索/投稿请联系:contents@dmhxm.com。
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

有任何问题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咨询“AI顾问”——你的专属个性化AI督导,专业又懂你!
金斧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